“中国知名网络科幻作家绵阳行”对话会
在西南科技大学举办
9月22日下午,中国知名网络科幻文学作家绵阳行“科幻与未来”对话会在西南科技大学东五学术报告厅举行,科技工作者与网络科幻作家共聚一堂展开深度对话,旨在将科学与文化深度融合,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文艺力量。本次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西南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由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承办。参会人员有中国作协领导和陪同人员、四川省作协领导、绵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西南科技大学、游仙区委区政府领导、参加采风创作的全体作家和评论家、绵阳市作家代表、影视艺术家代表、西南科技大学师生代表等,会议由陈麟副校长主持。
陈麟副校长隆重介绍了与会嘉宾,包括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等,并介绍了本次活动主办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的概况。
会议第一阶段为领导主旨讲话。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发言中肯定了网络科幻文学创作的意义,强调拥有前沿科技思想和想象力的重要性,提倡加深科学从思想到技术再到产业方面对社会和世界的影响,鼓励科幻作家的创作要促进对社会和人类的推动作用。阿来的讲话以“想象力”和“好奇心”为关键词,探讨科幻文学如何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阿来认为,科幻小说从传统文学和类型文学中脱胎而出,于工业革命中得到启发,更关注对人的力量和人类进步的展示,这体现了一种被技术力量支配的人的新的生存状态。科幻小说诞生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加快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以“反对一切”的精神对人类社会进行重新体认。科幻小说的突出特点是改造人,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在农耕社会不能掌握的力量,其对“人”的定义的改变在于拓展思维和表达多样的可能性。中国的科学小说始于鲁迅,他翻译了两部凡尔纳的作品《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并提出“导中国人群以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的先见之念。阿来紧接着以五四“赛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为例,强调科学对中国社会的改造体现为文学传播新思想、对全民科学素质的养成作用。如今,科学技术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在某些程度上已超过人的大脑,科学假想也给人类想象力指出了新的方向,而网络文学的巨大空间则更进一步推进了科学假想,把科学想象融进小说,这是科幻文学在网络时代下的自主转换。阿来进一步提出,在庞大且成熟的网络文学体系中,我们要思考的是在科技与文学相互交融的背景下,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未来的社会将是什么样?科幻小说将如何为科技文化进步贡献强力等问题。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首先肯定了西南科技大学在推动网络文学发展方面做出的成绩,如较早成立了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与中作协合作创办《中国网络文学研究》辑刊等。何弘指出科幻写作对于文学发展、人类和世界的意义是对现代意识的观照、对人类自然生命的敬畏。对于科幻网络文学的发展问题,何弘立足本次绵阳行活动,强调了几点:一是推进网络文学作品的主流化和精品化,网络文学应该重新回到故事本身,探讨怎样理解世界、理解人类自身的问题,应追随中华文明突出特征,与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相呼应。二是网络文学要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在继承传统、维护中华文明的持续性上,网络文学是重要一极。三是在参观了绵阳一系列体现国之重器的科技企业之后,鼓励网络科幻作家们积极以科学家精神为题材进行写作,培养现代意识和科学意识。四是谈及网络科幻的认可度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告别古老的朴素的想象力,如何提高网络科幻的创作质量等。五是发挥绵阳城市优势,绵阳既是科技城,又是李白故里,在绵阳这块土地上推进科学与文学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新时代推动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和大力构建中华文明现代形态。
会议第二阶段为科学技术专家与作家对话会,4名科学技术专家与4名知名网络科幻作家采取面对面方式,以访谈形式展开对话,绵阳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王波担任主持,对话主题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激光、核医疗等产业的科幻创作现实性展开“头脑风暴”。
对话首先以“人工智能”问题入手,科技专家李理教授指出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互联网+等行业的融合以及对行业的支撑作用,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的问题,李理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只具备逻辑思维,但还不能模拟情感模型和顺发思维,在创造性上,人工智能是无法取代人的。网络科幻作家徐鹏(火中物)认为,具有人格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毁灭人类,也可能是人类的伙伴和助手。网络科幻作家任禾(会说话的肘子)则提出假设:如果人工智能有生命和独立人格,它是否能与人类和平共处?主张用伦理约束,以善意为主,力争让人工智能与人类和平共处。网络科幻作家何健(天瑞说符)则表示人工智能题材在网络科幻创作领域已经老化。网络科幻作家苏东宁(柠檬语嫣)提出以神经科学为依托,用AI研究人类意识,人的思维是否能脱离物体和载体而存在?换个载体,之前的意识是否还存在?如何推进科学与哲学的融合等问题。李理认为与人类人格对等的人工智能暂时还不太可能出现,情感是否能用数学形态来表达,这个过程可能较为漫长。
科技专家刘自红谈到机器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围绕“机器人开始替代人类”展开讨论。何健(天瑞说符)认为机器人话题同样已经老化,且除了好的一面,坏的一面是机器人还有可能被坏人利用造成严重后果。任禾(会说话的肘子)谈及网络科幻中的机器人和纳米机器人给医疗带来的巨大改变。苏东宁(柠檬语嫣)对任禾的观点表示肯定并进行补充说明。徐鹏(火中物)认为从科幻角度谈论机器人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一体两面、互相融合的关系。刘自红提出设计机器人的初衷应该是为人类造福。
科技专家温家星主要研究物理领域的激光应用技术,他认为激光是人类能够拥有的为数不多可以控制的能量场之一,既提供定向传递能量的方式,又能对一些物体进行定向操控。苏东宁(柠檬语嫣)回应说现实生活给网络写作带来了很多素材,如激光手术、通讯工具等的运用,鼓励从科学幻想走入提出科学问题。徐鹏(火中物)则以太空战争为切入点,推测未来太空战争的武器很可能是激光,例如用激光给飞机充电等,虽然目前虽还停留在想象阶段,但是可行。科技专家刘飞则提出很多科技在相对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很难,苏东宁(柠檬语嫣)以神经影像为例,介绍了核医学应用的优势与局限性,并提出可以将医学上的想象写进小说里。
科学技术专家与知名网络科幻作家面对面,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思维碰撞,对话会在热烈而有趣的氛围中结束。在现场提问答疑互动环节中,西南科技大学师生围绕科幻小说对大众科普的作用、网络文学题材的类型化、如何从量子力学角度探讨生命的起源、怎么理解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题材老化等问题向与会嘉宾提问,科技专家与网络科幻作家对这些问题均做出了充满个性的回答。
鹏程万里今朝始,凌云壮志写新篇。本次“科幻与未来”对话会活动圆满举行,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科技专家与网络科幻作家们带来的思想盛会,收获了科技与文学交融迸发的无穷魅力,属望中国科技城绵阳继续发挥科技资源富集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科幻与科技互相启发,带来全新想象与十足创意,建设精品文化线,优化成渝副中心,用文学为科技赋能。